•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复旦大学马建标教授来我院作《无声的战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本事”与百年认知史》学术讲座

    创建时间:  2024-11-19  郑丽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4日下午,betway唯一官网世界史讲坛《无声的战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本事”与百年认知史》在必威betway平台20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学术讲座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建标教授主讲,《思想理论战线》副主编吴爱军教授与谈,必威betway平台柴彬教授担任主持人,20余位师生与会聆听探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讲座伊始,马建标教授指出,门户开放问题虽然已是美国外交的一个经典问题,但相关研究在材料上过于依赖公开外交文件,而缺少对参与文件制订的外交决策人物私人档案等历史文献的挖掘,这种以“外交文件”代替“外交文献”的研究误区限制了学界研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认识,这一研究不足启发并推动了马教授的研究。

    马建标教授将此次内容分为两个大部分阐述,首先,通过梳理延续半个世纪的门户开放政策制定过程,探讨何种因素造成了两次门户开放照会内容的差异,呈现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本事”;其次,通过分析20世纪的中国学者对这一政策的认识及其变化,揭示出国际战略格局作为“无声”力量对时人认知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围绕两次门户开放照会的经过及其内容差异,马教授创新性地指出了美国麦金莱政府法律顾问、哥大国际法学家摩尔在门户开放政策的话语体系建构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发现摩尔其人,对于重新认识与书写门户开放政策提供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契机。马教授介绍了自己搜集摩尔的书信、日记、备忘录等史料的过程,并结合史料中摩尔如何参与制定门户开放政策以及制定政策过程中的内部讨论与复杂周折等相关记录,更加具体独到地解读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制定原因、过程与作用。

    接下来,马建标教授将目光投向中国学者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知变化,以清末民初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冷战时期、中美冷战话语体系竞争、改革开放时期五个部分依次展开论述。整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前30年,在美苏冷战格局的制约下,中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识属于“美国侵华史”的叙述体系;而1978年中美建交之后,中国学界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识则开始纳入“改革开放史”的叙述框架。这既是对学术史的一次梳理,又从中展示出中国学者思想认识的不断演变、中美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不断变迁,层层递进,极具启发意义。

    最后,马建标教授总结认为,两次门户开放照会发表的变化是美国旧殖民主义思想与新殖民主义观念相互冲突、妥协的结果,象征着美国走向了以“新殖民扩张”为手段的非正式帝国之路,是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本事”;但在20世纪的中国学界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百年认知史上,真正决定时人对门户开放政策认识的因素并非门户开放政策制订的实际历史过程,而是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东亚国际战略格局,其作为一个无声的政治力量一直在影响着时人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认知,构筑了门户开政策穿越百年中国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

    在与谈环节,吴爱军教授认为,马建标教授的研究以小切入口展现大观照,对门户开放的复杂面目与中国学者对此的认知作了生动解读与诠释,对我们当前认识中美关系亦有很多借鉴与助益。此外,吴爱军教授还就美日在远东战略与政策上的异同与冲突问题,与马建标教授作了进一步拓展性的探讨与阐述。

    随后,与会同学纷纷就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美国外交上国家形象塑造等问题向马建标教授请教,现场提问环节互动热烈、氛围融洽。讲座最后,柴彬教授总结指出,马建标教授不仅视角新颖、内容翔实,还为大家提供了一种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借鉴,即研究政策史时不但可以关注国家机器,还可以多关注政策制定者、参与者等起到合力作用的个体,将目光投向历史中立体的人,做有温度的历史研究。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万文元,审核:朱虹)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