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8日,必威betway平台举办了的betway唯一官网第一届古典学沙龙。本次沙龙以“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古典世界中的理想人格”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发表演讲。
会议开幕式由必威betway平台历史系主任郭丹彤教授主持,必威betway平台院长刘旭光教授致欢迎辞,必威betway平台副院长宁镇疆教授介绍了betway唯一官网古典学的建设情况。

郭丹彤老师
郭丹彤老师开幕式的主持人,对各位参会学者介绍了本次会议主题“温温恭人,惟德之基”的文化内涵及理想人格所具有的理想与现实意义。

刘旭光老师
刘旭光老师介绍了必威betway平台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他指出必威betway平台古典学师资力量雄厚,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完全可以在古典学研究上形成团队的合力。

宁镇疆老师
宁镇疆老师介绍了必威betway平台在古典学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与中大、人大等其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意愿。
本次沙龙共设有三个专场:西方古典学专场、古代近东专场和中国古典专场。西方古典学专场主要讨论了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中表达理想人格的词语及其含义的演变,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理想人格含义的异同。

彭磊老师
引言人彭磊老师讨论了古代希腊的理想人格及其演变历程,特别强调了苏格拉底对这一概念的重要影响。

陈明珠老师
陈明珠老师分析了《大雅·抑》中卫武公的君子形象以及诗经中涉及的君子德性与政治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比较了《诗经》中的君子与古希腊绅士。

罗峰老师
罗峰老师讨论了欧里庇得斯悲剧中对荷马式英雄人格的改写,她指出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拥有强烈的现实关照以及对人性的洞见。

林志猛老师
林志猛老师将柏拉图和孔子眼中的义人和勇士进行比较分析,他从中西古典德性的角度出发,指出柏拉图看重智慧、节制、正义和勇敢四枢德的培养,同时也区分常人的德性、哲人的德性以及政治德性。
岳林老师
岳林老师强调了法学教育与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的法学学科设置深受西方体系影响。

李永斌老师
李永斌老师立足于柏拉图的名篇《斐多篇》对“天鹅之歌”的主题进行阐发,梳理了《斐多篇》版本的流传情况,认为《斐多篇》更重要的语境是看到诗人如何理解死亡。

肖有志老师
肖有志老师简单回顾了上午两场沙龙讨论,指出人群的划分跟德性相关,对教化来说,这应该是读书人最重要的自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应该是这个时代古典学兴起的根本志趣。

顾枝鹰老师
顾枝鹰老师就古典学术语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汇报。认为如果想要去追求一个“维德之基”的话,那“正名”这样一个非常琐碎或者说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工作就十分必要。

吴雅凌老师
吴雅凌老师汇报的主题是第三条德尔斐神庙箴言——“担保则祸来”(Ἐγγύα πάρα δ’ ἄτα)。吴老师通过返回荷马的诗文,在一种神人关系的视角下理解这句常被忽视的箴言及其思想史线索。

程茜雯老师
程茜雯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关于“第二代智术师”及其概念的定义。为智术师这一概念、这一团体赋予了一种不同于柏拉图的含义,不再仅仅将智术师局限于那些收取费用、教授演说术的实用型智识人,扩展到那些真正热爱智慧、具有反思能力的群体,从而为智术师群体正名,他正名的取向便呈现了一种理想人格。
。
叶然老师
叶然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尼采的“高贵的隐喻”,这一概念与柏拉图“高贵的谎言”相关,均涉及理想人格的一个初步塑造。

张小希老师
张小希老师指出在古汉语里面,理想人格被称为君子,但“好人”在古罗马文明背景下,它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很有财富的人,就是说它其实和品德关系不大。所以我们通过比较会发现,希腊和罗马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个人价值观方面。
古代近东专场聚焦于两河流域、埃及、希伯来以及阿拉伯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探讨了埃及新王国时期埃及统帅型法老形象,希伯来圣经中的理想君王、“义人”,阿拉伯“绅士”的内在含义和历史演变等问题。

李炽昌老师
李炽昌老师本次汇报的主题是《弥赛亚的盼望:希伯来圣经中的理想君王》。认为“弥赛亚”这个词跟古代犹太君王受膏有关,后来“弥赛亚”这个词就变成以色列人“弥赛亚”的盼望。

张悠然老师
张悠然老师汇报的主题是古埃及“玛阿特”的问题,认为“玛阿特”作为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它可以教导、统帅古埃及人如何做人、古埃及王如何做王等等。

黄薇老师
黄薇老师主要谈论了《希伯来圣经》当中的“义人”概念,认为这个词可能是希伯来文化语境当中最能够对应于中国古典“君子”的。

宋亚楠老师
宋亚楠老师汇报的主题是《阿拉伯文化中绅士的内在意义与历史演变》。宋老师将“绅士”这个词置于阿拉伯整体文化的视角下看,指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由三种文化汇合而成:一是阿拉伯人的固有文化,其次是伊斯兰文化,还有就是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外族文化。

袁指挥老师
袁指挥老师此次的汇报是从《亡灵》出发,去看新王国时期理想君王的形象。在《亡灵》的记载中,有关国王军事能力的描述特别多,此外就是关于对神灵的祭拜等,基本就可以对应我们中国古代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对理想君主的描述更多强调一种尚武的品质。
中国古典专场则聚焦于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圣人与君子形象。

张丰乾老师
张丰乾老师的讨论集中在如何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理解和实践儒家的理想人格观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张丰乾老师强调了理想人格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的君子。张老师强调儒家思想不仅是一种古典学问,更是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追问和生活实践方式。